西柏坡红色培训基地欢迎您!
报名热线:
弘扬伟大西柏坡精神 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
发布时间:2025-03-19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结晶,以“两个务必”“赶考精神”为核心,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直面挑战、接续奋斗的哲学智慧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弘扬这一精神需从历史逻辑、实践路径、教育传承与制度保障等多维度发力,构建“理论—实践—价值”三位一体的赶考行动框架。
一、锚定精神内核:新时代赶考之路的理论坐标
1. “两个务必”的辩证哲学
西柏坡精神强调“务必保持谦虚谨慎、不骄不躁的作风,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”,其本质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践中的体现。新时代面临“四大考验”与“四大危险”,需以“两个务必”为思想指南,警惕脱离群众、消极腐败等问题,始终保持政治清醒]。 2. “赶考精神”的动态演进
从西柏坡时期的“进京赶考”到新时代的“新征程赶考”,精神内核一脉相承。这要求以“实践—认识—再实践”的认知循环推进改革,将每一次胜利视为新的起点,如雄安新区建设、科技创新攻坚等国家战略的实施]。 二、创新实践路径:从历史经验到现实行动的转化
1. 全面从严治党中的精神践行
严明政治纪律: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党员干部教育,建立“党性体检”机制,通过案例教学(如西柏坡时期的《六条规定》与新时代“八项规定”对比)强化制度治党理念。
深化作风建设:组织党员干部赴西柏坡开展“重走赶考路”实践,通过旧址参观、廉政教育馆体验等形式筑牢思想防线。 2.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神赋能
发扬“善于建设新世界”的科学精神:借鉴西柏坡时期土地改革、法治建设的经验,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,推动城乡融合发展。
构建“钉钉子精神”落实机制:建立“任务清单—责任考核—动态督导”闭环,确保共同富裕、绿色转型等政策落地见效。 三、深化教育传承:构建精神滋养的立体网络
1. 课程思政的创新融合
开发特色课程:如《西柏坡精神与新时代国家治理》《赶考路上的青年担当》,将土地法大纲、三大战役决策等历史案例融入教学,强化理论认同。
数字化技术赋能:利用VR复原“七届二中全会”场景,开发实景导航应用程序,增强年轻群体对红色文化的沉浸式认知。 2. 实践育人的多元拓展
校馆协同机制:与西柏坡纪念馆共建红色研学基地,开展“红色工匠”技能竞赛(如旅游专业学生讲解服务、数字媒体专业制作红色短视频),实现专业教育与精神传承的双向联动。
基层渗透行动:推广北庄村“团结书屋”“红色布鞋工坊”模式,将精神符号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文化生产力。 四、健全长效机制:保障赶考之路行稳致远
1. 动态评价体系的构建
建立“理论认知—行为外化—价值内化”三维指标:
理论层面考察对西柏坡时期统战策略、法治逻辑的掌握程度;
实践层面追踪红色文创开发、基层治理创新等成果;
价值层面通过社会调查评估精神对抵御享乐主义、形式主义的作用]。 2. 全球视野下的精神对话
提炼西柏坡红色教育经验中的人类共同价值元素,如“制度防腐”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关联性,通过“一带一路”教育合作、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平台增强国际话语权。 总结:新时代弘扬西柏坡精神,需以历史逻辑为根、以实践创新为脉、以教育传承为基、以制度保障为盾,构建“认知深化—行动转化—价值升华”的赶考生态。这不仅是对红色基因的守护,更是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应答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。
上一篇: 西柏坡党纪:红色精神与纪律的交融
下一篇: 中共中央工委转驻西柏坡的前前后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