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柏坡红色培训基地欢迎您!

报名热线:

培训咨询

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

电话:13582612718 王老师

(微信同号)

(微信同号)

QQ:84136144

邮箱:84136144@qq.com

培训基地:1、革命圣地西柏坡 2、石家庄祥泰路66号

学习园地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学习园地

领袖垂范与制度约束:西柏坡时期"六条规定"的党性教育意义

发布时间:2025-05-07

西柏坡党校党性教育


  西柏坡,被誉为中国革命胜利前的 “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”,见证了党中央指挥三大战役的雄韬伟略与七届二中全会的深远决策。诞生于此的 “六条规定”,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见证,更在西柏坡党校的党性教育中,焕发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,成为锤炼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。


  1949 年 3 月,七届二中全会上,毛泽东提议制定的 “六条规定”—— 不做寿、不送礼、少敬酒、少拍掌、不以人名作地名、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,看似朴实无华,实则蕴含着对党的建设的深刻洞察。彼时,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,党面临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关键转变,如何抵御胜利后的骄奢之态,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,“六条规定” 犹如一剂清醒剂,为全党指明方向。


  在西柏坡党校的党性教育课堂上,“六条规定” 始终是核心教学内容。通过回溯历史档案、重现会议场景,学员们深刻理解到,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以身作则践行规定的示范力量。毛泽东多次拒绝祝寿,坚决反对将自己与革命导师并列,用行动诠释了谦虚谨慎的革命品格。这种领袖垂范的生动案例,成为党校教育中最鲜活的教材,激励学员们对标先辈,涵养克己奉公的精神。


  制度约束的力量,在西柏坡党校的教育实践中也得以充分彰显。党校通过专题研讨、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,引导学员剖析 “不送礼”“少敬酒” 等规定对遏制享乐主义、防止脱离群众的重要意义;结合 “不以人名作地名” 等要求,解读其对维护集体领导、杜绝个人崇拜的深远影响。学员们在沉浸式学习中,深化了对制度刚性约束的认知,筑牢纪律意识。西柏坡党校依托红色资源优势,将 “六条规定” 融入现场教学。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、西柏坡纪念馆等地,学员们身临其境感受历史,聆听革命先辈遵守规定的故事,从革命文物、历史照片中汲取精神养分。这种寓教于景的方式,让 “六条规定” 不再是冰冷的条文,而是化作可触摸、可感知的精神力量,助力学员坚定理想信念,补足精神之钙。


  在新时代,西柏坡党校持续发挥党性教育主阵地作用,以 “六条规定” 为镜鉴,教育党员干部始终保持 “赶考” 的清醒与坚定。通过专题培训、案例教学、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,引导学员传承党的优良传统,严守纪律规矩,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。


  西柏坡时期的 “六条规定”,在西柏坡党校的党性教育中,从历史走向现实,从条文转化为行动指南。它不仅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,更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、筑牢信仰之基提供了有力指引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,西柏坡党校将继续用好 “六条规定” 这一宝贵教育资源,为党和国家培养政治过硬、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队伍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。